流产

流產有徵兆嗎?了解自然流產原因、處理及調理方法

懷孕象徵著新生命即將到來,但如果不幸流產,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?本文詳細講解各種流產的原因、類型、處理及調理方法,幫助有需要的婦女盡快復原。

流產的定義

流產,又稱小產,指胎兒於24週前因任何原因而停止生長。

流產發生於懷孕多少週?

流產大多發生於懷孕的12週內,稱為「早期流產」。而在懷孕的13至24週內流產,則可稱為「後期流產」。孕婦年齡越高,遇上流產的機率亦會越大。

流產症狀及徵兆

  • 陰道出血
  • 下腹緊縮絞痛
  • 子宮收縮
  • 羊水、血塊及組織從陰道排出

雖然出血是流產的徵兆,但流血並不一定代表流產。如果出現以上徵兆,應該立即求醫。

為什麼會流產?5大流產原因

高齡孕婦

高齡產婦會有較高流產風險,風險約於30歲後遞增。35歲孕婦流產機率約為20%,40歲孕婦流產機率約為40%,45歲孕婦流產機率增至80%。

孕婦健康

另外,孕婦若患有糖尿病、甲狀腺疾病、荷爾蒙或子宮異常、免疫異常等,亦有可能導致流產;孕婦不良的日常生活習慣,例如吸煙、酗酒、吸食毒品、長期熬夜、過勞等,也有機會增加流產風險。

胚胎異常

胚胎分裂和生長過程中,如果不幸遇上各種基因或染色體異常,便會增加流產的風險。此外,胚胎著床不正確、胎盤或其他組織發育異常、萎縮卵等,也是導致流產的常見原因。

入侵性產前檢查

如果孕婦曾經接受入侵性產前檢查,例如羊膜穿刺術、絨毛膜取樣等,都會增加流產的機會。

慣性流產記錄

過去曾經連續流產兩次或以上,會增加再次流產的風險。

其他意外

外力撞擊、食物中毒、長期處於輻射環境等,亦可能會引致流產。

懷孕初期流產應該如何處理?

如果在懷孕初期發現陰道出血,應該立即求診。若檢查後確定為流產,通常都會建議進行手術或藥物清宮清,把胎組織清除乾淨,避免受到感染,影響下一次的懷孕。

孕婦流產後的身體變化

在流產清宮後,陰道會有少量流血,一般會持續1至2週。在這期間,建議仔細觀察流量、顏色變化和身體狀況,如果發現情況異常(例如流量過多、顏色異常或出現異味、發燒、嚴重腹痛等),必須立即求醫。

流產後的月經恢復時間

月經通常會在自然流產6至8週後恢復正常,比正常週期長。

流產後的調理建議及注意事項

自然流產後建議休養調理一個月,讓身體和心靈恢復,才能迎接下一次新生命的到來。以下是休養期間的一些注意事項:

  • 留意血流量和顏色變化
  • 定時覆診
  • 均衡飲食
  • 多攝取蛋白質、補鐵食品
  • 避免過度工作,引致過勞
  • 避免在流產後兩週內發生性行為
  • 避免進食刺激、生冷、寒性食物
  • 避免飲酒或含有咖啡因飲料

妇产科专科医生

孙锡鸿医生

卓越醫務中心—專業產前檢查服務

卓越醫務中心提供專業的产前检查及護理服務,針對孕婦不同的需要,以保障寶寶得到健康成長。我們的婦產科專科中心具有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,加上完善的設備配套,全力為婦女提供各方面的專業支援,滿足婦女們的不同需要。如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產前檢查及護理服務的資訊,歡迎到卓越醫務中心的網頁了解更多,或透過 WhatsApp 90256288與我們聯絡。